唐朝开国八大将:李渊杀3个,李世民杀4个,剩下的那个什么结局?

08-13 高端访谈 投稿:闽晔
共计 5144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1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
“狡兔死,走狗烹,飞鸟尽,良弓藏。”

这是范蠡在离开越国时,给自己的好友文种写的一封信。可惜文种并没有听从范蠡的规劝,最终被越王勾践刺死。

可以说,类似这般“伴君如伴虎”的古人之死,不在少数。

不论是征战沙场、绝无二心的将军,或是建言献策,恭恭敬敬的谋士,只要皇上怀疑到你身上,就很难落得个好下场。

然而,令后人感到意外的是,即便在久负盛名的“大唐盛世”,也少不了这种危险。尤其是被称为“开国八大将”的八人,都被皇室猜忌,落得个悲凉下场。

这其中,有七人丧命于李渊与李世民之手,而杀死最后一名的人,不仅令当时的人们议论纷纷,后人也对此争议不断。

这八人是谁?因何而死?最后一个究竟丧命于谁手呢?

开国稳军心,以儆效尤

公元618年,唐高祖李渊称帝建唐,可谓是拉开了古代中国的鼎盛时期。但是,随他一同的三名开国大将:刘文静,阚棱,杜伏威。战功赫赫,忠心耿耿,但结局却令人心寒。

第一位,则是刘文静。

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所以皇帝们都迷信风水对统治有很大影响。

也因此,行巫蛊之事,在古代封建社会那就是皇帝最深恶痛绝的事。而可怜的刘文静为房子驱邪避灾,被人诬陷,最终被杀。

世人得知后,不由得惋惜不已。因为如果没有刘文静,或许李渊的建国大计,并不会这么顺利。

大业十一年,李渊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,留官太原。当时的隋朝已经是强弩之末,各地农民起义频发,北方还有突厥势力的虎视眈眈。

李渊便有了想取隋朝代之的想法,于是他广散家财,结交天下豪士。

而刘文静和裴寂两人便在这时投靠到李渊的麾下。

可以说,从李渊晋阳起兵开始,刘文静便一直跟着李渊四处征战、出谋划策。还为李渊出使突厥,取得的突厥可汗的支持。

后来,他也顺利进入了李世民的势力集团。

如果刘文静继续勤勤恳恳,为大唐谏谋献策,最终肯定能落得个好结局,可问题就出在了他这个小心眼上。

刘文静与裴寂本是好友,但是看着裴寂越来越受李渊的重视,自己却感觉受到了冷落,心理的不平衡感就渐渐的滋生起来。

一次大醉之后,刘文静口无遮拦,居然扬言要杀了裴寂。

这件事被人禀报给李渊后,引来猜忌。后又因为被人栽赃在家中行巫蛊之祸,最终被李渊下令斩杀。

关于刘文静之死,在史学界有很大的争议,有人说这是李渊为了加强自己皇权,对朝中其他权贵的一次杀鸡儆猴。

也有人说,这是李渊对李世民集团的一次打压,维护自己的统治。

这些观点都有自己的道理,但真实想法可能也就只有李渊本人清楚了。

不过,除了刘文静外,如果说冤,可能没有人比阚棱和杜伏威的结局更冤的了。

阚棱善用一柄名为“陌刀”的两刃刀,其杖长,一挥舞间,斩人无数,勇猛无人能当。后辅公祏叛乱,朝廷命李孝恭为主帅,李靖、阚棱等人为将,去平定辅公祏叛乱。

因为唐军作战勇猛,阚棱军纪严明,很快就平定了叛乱。

辅公祏在投降后,被判处死刑,但是,谁也没想到,这时的他却反咬一口,诬陷杜伏威是谋反的主谋,而阚棱作为杜伏威的义子,也被扣上了反叛的帽子。

在查抄反贼家产的过程中,李孝恭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将阚棱的家也给抄了。

阚棱找其理论,得罪了李孝恭。

之后,李孝恭借此时机,以谋反罪诛杀了阚棱,并上奏皇上诬陷杜伏威和阚棱是叛乱的主谋。

一代名将就此陨落。

而杜伏威既是辅公祏生前好友,又是阚棱的义父,因此十分担忧,李渊会对自己下手。

特别是,随着阚棱这江淮军最后一员大将的逝去,杜伏威手里的江淮军也组织不起强大的力量,最终在无权与被李渊的猜忌中服毒死去。(也有一种说法是李渊赐毒,将杜伏威铲除。)

声明:生活头条网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admin@gdcyjd.com